如何讀懂市場與自我,打造成功的交易系統
如何在金融交易市場中讀懂市場與自我,打造成功的交易系統
今天我們來聊下如何在金融交易市場中讀懂市場與自我,打造成功的交易系統。
本文質量不錯,看完會有收獲。
一、讀懂市場
當一個人剛進入一個新的公司時,需要先了解環境,以及公司里的人和企業文化,這樣才能做到適者生存,
否則會與同事或領導相處得非常擰巴,甚至格格不入。金融交易看似一人坐在電腦旁與軟件上的數字打交道,
其實它的水比任何一個實體公司都要深,影響交易成功與否的因素數不勝數,并且你不是在和電腦軟件對抗,
而是在電腦線的另一端與多個交易者互動,有時互為對手,有時互為助手。對于沒有信息優勢和資金優勢的普通散戶,
如何在交易市場中穩操勝券,長勝而不敗呢?首先是要認清市場,了解交易的本質,價格運行的規律是什么,
我們要賺誰的錢,用什么樣的思路才能賺到錢。交易是一場狩獵游戲,我們要搞清楚誰是游戲規則的制定者,
誰是主導游戲的幕后主力。讀懂了游戲規則,我們就可以解決兩個問題:一是不再憑個人的一廂情愿去猜測市場或個股的走勢,
而是能夠做到順勢而為,主力在,我們就在;主力走,我們就撤,而不會憑主觀進行買賣。在深刻理解市場后才能跳出這些認知誤區。
二是市場是多方合力而為的游戲,是主力資金制造故事、布置陷阱的套路,只有讀懂市場中能左右股價的主力們的意圖和行為,
從市場中的關鍵信號發現和識別它們,我們才能成為主力做局的順風車者,而不是接盤手。
因此,僅研究形態、指標等技術是不夠的,甚至會誤入歧途。交易的背后是人性的逐利博弈,
不可能通過量化的事后統計出來的指標或形態相似性來歸類為致勝的規律。
因此,學術只是修煉途中的一個環節或一個部分,不要成為唯一或主要的目標。
大部分的指標都具有事后性,去精存精,或許只有那么幾個具有學習的價值。
只有在大局上對市場有了清晰深刻的理解,順勢而為才是我們在充分理解后的主要應對思路或策略。
我行我素,憑感覺,憑個人情緒炒股無異于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二、看懂自己
知彼知己,才能百戰不殆。在全面深刻地理解市場的同時,更需要看懂自己。
這個看懂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段位和應招。
絕大多數人在努力很久后仍然掙扎在虧損的泥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沒有看懂自己。
在沒有真正開悟之前,交易者從入市新手的角色,要經歷一個非常漫長和艱辛的學習與探索之路,
時間以年為單位計算,可能需要三年以上或五年左右的時間才能走出來。你只學了一年半載,
僅憑幾次或一小段時間的勝績,就自認為悟道和成功了,這是不符合實際規律的。
有些人曾經一年內創造了爆賺幾十倍的驕人戰績,但第二年卻虧損連連,資金賬戶上的數字已經腰斬,
還沒有止住虧損的跡象,這是為什么呢?在真悟之前,要了解自己是什么樣的水平,
具備了什么樣的能力,還有哪些不足,對后續的時間和困難做出相對準確的衡量。
設定的目標必須與當下個人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重學習,輕交易是此階段的最合理的主導原則或思路。
如果要設目標,那么保持不斷地進步和突破是最切合實際的目標。不要想著多快能翻倍或賺到多少收益。
在原單位里你可能只是一個普通員工,做了多年工資不見漲,憑什么到了股市里還沒怎么投入精力、時間、成本,就想著發大財呢?
這就是典型的不自量力,好高騖遠,靠幻想進入異常殘酷的交易市場,在那些主力資金眼里就是又來了一波韭菜。
當有了一定的基礎和經驗,接近悟道的邊緣時,以前的虧損狀態已經大為改觀。自己掌握了方方面面的認知和相關技術,
并知道其背后的邏輯和表現特征。但這時也需要對自己的正確理解,否則會出現有機會不敢上,或者上了后心里特緊張和壓抑,
導致不敢上倉位的情況。這也是因為沒有看懂自己外在表現。比如,有人的性格果斷,敢冒險,那么他偏向于高位接力的做法;
而有的人偏謹慎,可能在二板就上車了,但拿不到高位就出了。這兩個不同類型的人如果看不懂自己,就會出現別扭的情況。
高位接力者一直對于沒有在第二板上車耿耿于懷,想調整現有的操作模式;而在第二板上車的人也一直對于沒有拿到龍頭見頂后悔不已,
結果是原來成熟的模式被改得面目全非,交易的信心被后面的不確定增加逐漸下降。完善交易系統無可厚非,
但許多模式和交易習慣來源于個人的性格、取向和成長經歷,很難通過學習根本性解決掉這個所謂的“不足”或“毛病”。
慣做二板上車的人,只要每次把握好這樣的機會,次次“賣飛”,照樣能達成目標。
而高位接力的人敢于在看得準的高位機會重倉出擊,比勉強在二板試探性地上小倉要來得舒服,游刃有余。
除了性格和個人偏好,時間和精力也有限,不要把交易做到與內心長期糾結的狀態,做好舍得,
只專注于與自己綜合因素最為匹配的思路和操作模式,才能真正做到不喜不悲,不妒不悔,長勝不衰是必然的結果。
三、做好取舍
當做到知彼知己后,后面要做好的事就是對于交易的十八般武器,自己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甚至都比較通曉。
但是,最終和最好的做法是從中選擇一把兵器,把它練到極致,在實戰中用到精通的程度,
進入到百分百的信仰階段,即通常意義上的一招鮮。對于其它的兵器,并不是因為學精了一樣,
其他的就學不好或不該學,多學肯定難度大,時間、精力和代價都是成倍增加,
容易出現一知半解,但都不精通的局面。這只是其一,如果你真的非常努力,
終于都學到了極級的認知,但模式之間也是有排它性。比如慣做低吸的和擅長板上建倉的,
同時出現在一個人的身上,操作起來內心是有對抗性的,它們在人性的考慮上是二個對立的存在。
相當于一個人既能打形意拳,又會打太極拳,一個剛猛為主,一個以柔和化力為特色,
一個人同時擅長這二套拳法且成為高手的可能性基本為零。好的東西很多,除了精力和時間外,不一定都適合自己。
四、遵守原則
做好前面三點還不夠,交易不是技術,也不是嚴謹的科學,但一定要有交易原則。
所以,先問一下自己有什么原則,以及能不能嚴格遵守這些原則。
這里講的原則可能和許多人的理解不一樣,至少深度或角度會不同。
有人說,堅決不做ST股,這肯定可以算作一個原則。但即使不做ST票,
市場上有幾千只股票,什么樣的能做,什么情況下不能做,需要通過制定一些原則來規范或約束自己,
目的是最大化地控制風險,保證交易的穩定性。比如講一個可能不是所有人都清楚的原則,
即自己有沒有堅決不做的情況和拼死也要上車的機會?有人說,我會隨機應變,該上就上,
不該上就不上。但只要沒有具體描述、條件或范圍,那就等于沒有。不是所有的機會都應該上,
從事后看,都有成功的例子,但長期統計分析,仍還原為概率事件。
舉例:當一個周期的龍頭開始鈍化,有一個中位票第一次出現跌停開始,
到出現連續二或三個跌停、大陰線,這段時間內堅決不出手,看到的任何機會都是不確定的。
只要做到這一點,你在交易生涯中可以規避掉無數次大面。
又比如,當一個題材啟動,開啟一個新周期,在龍頭地位確立后的第一次早盤大分歧,
敢于在水下低吸,而不擔心收盤時還有新低以及次日的再低開的情況。
可以回測一下近二年以來的龍頭走勢,成功率如何?如果出現負反饋,
虧損程度有多大。或者再對比一下,在大分歧后的次日轉強上板,
二者之間的勝率與收益率如何?
在具備強大認知和經驗基礎上制定原則,可以讓自己更加清醒地認識到,
哪些情況下看似機會,形態和技術全部符合條件,但也堅決不做;
而有些機會出現時,看似弱或看似已經處于漲幅很高的位置,也要無腦上車。
有所為,有所不為,令行禁止,原則清晰,就不會在不能做的時段抱有僥幸心理,
更不會在必須做的時候又開始猶豫不決。根據個人不同的基礎、能力和綜合情況,
制定的原則不盡相同,也不會只有一二條。沒有明確的原則,容易走偏,或經常被個人的情緒或主觀意愿所左右。
五、自建系統
向外求,向師學是炒股成功的必由之路,我們可以通過學習各位成功前輩們的經驗,讓自己少走彎路,
提高成功的效率,減少花費的時間和金錢的代價。但我們要注意避免出現兩個極端情況:一是學得太多。
有人關注了幾十、上百位老師,甚至有人關注人數達到千位。每位老師的風格和能力不同,
學的多,其中對于良莠不齊的內容沒有辨別能力,一股腦地全部學習,最終好的也吸收不了,
因為它們不成系統,有時還會自相矛盾,且學的都是碎片化的東西。比如你在努力拼一個機器人,
找來了許多零部件,但不知道其中一部分零件的質量不達標,還有一些零件本不是這個機器人所需要的,
出現這樣的情況,你還認為能最終組裝出一個完整且能行動自如的機器人嗎?二是過于迷戀某位老師,
他曬的成績很傲人,他講的東西感覺很有道理,于是專注學習,但卻已經陷入到了過于依賴和模仿的圈里面,
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這些是否最適合自己,沒有形成自己獨立的交易系統。最終的結果是如果老師不在了,
過不了多久自己又回到了原點;要么就是只能抄作業。為何一定要建立自己的操作系統呢?
炒股穩定獲利法側重的不是“術”,而是“道法”:
1、心法不可模仿。交易系統你可以照貓畫虎,奉行拿來主義,但支撐交易系統背后的心法和思想不可模仿。
如果只是模仿,你永遠無法凌駕于交易系統之上,反而是那個系統的奴隸、機器人,而不能成為它的主人,
一旦環境或條件發生了重大變化,這個所謂的系統會瞬間崩潰,歸零后是不是又要重頭再來,模仿其他人的系統。
2、獲利不是簡單的買和賣。炒股穩定獲利法,說的不僅是一個方法,而是一個法。
此法是讓更多的人了解到獲利不是簡單的買和賣,而是在簡單操作中形成一套流程,這個流程可以是無形的,
量化成為有形的就是交易系統。但絕大多數人目前還處于“看山是山”的無形期,
而非經歷過“看山不是山”后的“看山只是山”,所以絕大多數人只有先有形方能真正形成自己的無形系統。
3、本性難易。在對未來看不清、迷惑時要有人點起那一盞心燈,把未來的路照得夠亮,
人人都希望并且愿意走自己的路。只要點亮了他那盞心燈,他就會腳踏實地地走自己的路。
缺點是每個人的心燈不一,且需要反復點,而機緣這東西又少不了各自造化,當然也可以惜緣,
感覺被點到了心里的那塊地方就記下來,沒事自己也觀照,或許我們都需要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度盡眾生方正菩提”那樣的決心吧。
4、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無論是先打破自己、鉆進去學別人的、待有所成有所悟以后再打破別人的出來立自己的,
還是直接打破自己而立自己,都是一種自證自悟的方法而已。得失俱在,諸君各自結合自身情況看,
底子差的連K線都認識不全面的那就從基礎開始慢慢學,認真修。
六、不斷突破
萬事萬物一直在動態發展變化,我們的認知和能力同樣需要不斷提高,以適應動態的環境和交易市場。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主力們會不斷進化他們的狩獵方法,我們如果不及時改變,
就會從搭順風車者變成被收割的韭菜。所以,必須做出應對。應對不是考驗腦筋急轉彎,
而是自己長期不斷地學習和進步,提高理解力和執行力。過程中會遇到許多新問題或新困難。
有些問題比較容易解決,但有些問題只靠在現有的層級中努力,終究還是解決不了。
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會產生其他新的問題,所以問題只能被超越,而不能在問題的層面上被解決。
這需要交易者把自己提升到遠超出市場之外的高度,跳出原來的維度,
這樣原來一直難以解決的問題要么會自動消失,要么會輕松化解。
這方面無法依靠理論學習、知識的積累達成。因為理論知識是外在的,死的東西。
智慧是活的,是去知道的能力,是悟性、洞察力、敏感度、大局觀這些微妙和無法量化的層面。
所以一定要認識自己,認識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關系,培養我們的理性意識,大局觀,整體感。
交易者不僅要有能力觀察市場盤面的動向,同時還要洞察自己在交易過程中的心理動態,因為交易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
當主體和客體的動態都能夠反映在你的意識中,這種察覺力才是真正的智慧。
悟性超越頭腦,來自你的整體,它是突然的、直接的。一下子你就對很多事情開竅了,這就像禪宗的開悟。
表面上看,有些人的開悟是一瞬間,一剎那,但其實是個人的厚積薄發,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比如太陽的光,在太陽內部從光子的產生開始到達太陽的表面需要耗時一千萬年,
但光從太陽表面到達地球只需要八分鐘。當我們不再那么急功近利,我們的智力就會更加清晰,
我們將會更加客觀冷靜,從而少犯錯誤。內在的提升是長期漸進的過程。
當我們提高我們的立足點,我們將會有一個全體的視角,就會以一種超然的心境看待整個事情。
正如歌德所說“當我們提升了我們的立足點,我們就提升了一切。
如果我們降低我們的立足點,那么就會補足我們所有的悲慘”。
總之,不斷努力,認清自己,超越自己,才能從大概率的韭菜角色轉換為與主力相隨,同甘不共苦的散仙序列。
打板客網